半夜为学生抓蜗牛,找蟑螂……读懂这所百年名校老师的面孔,也会读懂……
某种角度看
厦门一中之所以是厦门一中
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她的老师
名校背后,是强大师资在支撑
今年10月26日,厦门一中将迎来115周年校庆,从一月份起,厦门日报和厦门一中联合推出厦门一中115周年校庆系列报道。
回望一中115年历史,每个时期都有令人难忘的名师。今天,我们为您勾勒这个时期部分老师面孔,以及他们背后的群体面孔。
|学高之师|
“奥姐”许桂芬
亲自上阵抓蜗牛、找蟑螂
皮肤白皙、卷发披肩、满脸笑容的许桂芬被她的学生称为“奥姐”,她指导的学生不仅获得国内奥赛金牌,还有一名学生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生物奥赛,获得铜奖。据不完全统计,许桂芬的学生中,至少有40多位学生大学毕业后,继续在斯坦福大学、耶鲁大学、香港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或临床医学工作。
让学生爱上生物课,让竞赛生爱上生物专业的理念与精神,是许桂芬的追求。为了这个追求,有时她得亲自上阵抓蜗牛,找蟑螂——有一年,许桂芬的学生入围生物奥赛省队,急需解剖蜗牛和蟑螂,只能在生物奥赛省队训练基地——福建师大生物系就地取材。许桂芬连夜赶到生物系菜园子,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,一棵棵寻过去,生怕落下一只蜗牛,最后装了满满一瓶蜗牛。
为了收集蟑螂,她和护校学生在训练基地挨个寝室翻箱倒柜寻找蟑螂,终于抓到20多只,解了燃眉之急。当年,厦门一中3名省队队员在武汉举行的全国赛实验考试中表现出色,均获得全国金牌。
王淼生
数学课上到衣服湿透
去年底,厦门一中数学老师王淼生到重庆拿回第十三届“苏步青数学教育奖”一等奖。
这个奖有多稀罕?评了30年,全国获奖不到400人——“苏步青数学教育奖”设立于1991年9月,30年来获奖中学教师和教研员的人数为397人,本届共评出26人,其中一等奖4人,王淼生是其中之一。这一奖项来头也不小,它是由复旦大学、上海市教育局等联合发起设立,是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最高奖,成为我国优秀中学数学教师的最高荣誉和毕生追求。
这也是王淼生的追求,在颁奖典礼上,王淼生说了一席话: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,而在于激励、呼唤和鼓舞。
他也是这样实践。王淼生一站上讲台,激情四射,眉飞色舞。他的学生形容说,他的数学课经常上到衣服湿透,因为他总是“声嘶力竭”地在讲课。
王淼生先后任教19届高三毕业班,所教班级高考均分8次突破140分,其中2011届均分146分,高考中31人次数学满分;他和同事一起,为清华、北大输送220多名优秀毕业生;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,200多人次获一等奖,其中国家级一等奖5人次、省级一等奖40多人次;指导6名青年教师获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。
钟斌
明明很优秀,还很努力
钟斌个子不高,但是,气场十足,笑容可掬的应答中蕴含着迷一般的自信,他是厦门一中教研室主任,把老师该得的,都拿到手了:语文特级教师、教授级的正高级教师。
厦门一中副校长陈佩玲说,与他同年段的老师说,不管有没有课,钟老师每天总是早早地到办公室,备完课后就在那边看书,一本接着一本。
陈佩玲经常以钟斌为例来解释自己的勤奋: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,我们还能怎么样,只好更努力了。
“钟优秀”以阅读教学的探索实践闻名——语文课堂多从文本素读出发,同学生进行了思辨与哲学的探讨,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,适时给予引导,指导学生如何从阅读到悟理。他“墙外也很香”——钟斌还出书,手把手教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,提升议论文写作技巧。
作为学校的教研室主任,钟斌也承担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,他确定了一中教师发展的目标:激活教师的初心,要想办法给老师的发展搭建平台,让每个教师不忘初心,快乐前行,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和尊严。
陈佩玲说,在厦门一中,到处都有这样“很优秀又很努力”的榜样可以学习,逼得你不努力都不行。
群体面孔
王淼生们是厦门一中一批专家型老师的代表,他们有深厚的学养和执著的追求,是厦门一中的“先生”。
厦门一中党委书记、校长陈文强说,我们把这些老师树为学术榜样、标杆,他们在教育教学上正发挥着示范、引领和辐射作用。
|个性之师|
杨伏勇
“声音魔法大师”上课忽高忽低
化学老师杨伏勇是一位利用声音魔法的老师。学生说,上他的课,想开个小差或者是小憩一下那真的是难上加难——杨老师的嗓音也很特别,时而高声,高到连隔壁班都听得清清楚楚,时而低声,低到你不去认真听很难听得到,所以让你要时刻准备着认真听讲以应对他突如其来的提问。
杨伏勇的课,在讲台上基本看不到他,老师去哪了?他在学生中走来走去,边走边讲课,时而低头看下学生的状态,时而去轻轻拍下学生的肩膀,在他的课堂中,每位学生都感觉到杨老师时刻在关注着或是即将关注着自己。
杨伏勇曾经被学生评为厦门一中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。他班级的教学成绩始终位于年段前列,竞赛成绩更是领跑全省。作为厦门一中化学奥赛总教练,他担任化学奥赛教练12年,指导学生共获得全国金牌3枚,其中1人入选国家集训队,银牌5枚,铜牌2枚,省一等奖29人次,省二三等奖80余人次,有8人在全国决赛现场签约清华北大。
万李
校本作业上,写满对学生鼓励和支持
37岁的万李被人称为“老万”,显示他的人缘有多好,他是历史老师,年段长。
在他的学生看来,这位老师酷毙了!唱得了京剧飙得了高音、Hold得住rap,煲得了“鸡汤”。他是笑靥如花的“万哥”,他的课堂从不缺少笑声,那招牌的魔性笑容——“老万smile”和时不时蹦出的“土味英语”都让看似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。
谈及儒学,他用孔子rap寓教于乐;谈及王阳明心学,他说:“怎样让一盏灯关掉?你说‘灭!灭!灭灭灭灭……’是没有用的。眼睛一闭一睁,‘心即理也’‘宇宙即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’,你的心里没有这盏灯,这盏灯自然就不存在。” 他就这样用生动、生活化的例子,以幽默让学生在大笑中深化认知。
在他学生看来,他是“话痨”——他喜欢与学生对话,在学生们的历史校本上,写满了他对学生的支持和鼓励,以及和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对话与交流。这些简单的话语就像和煦温暖的阳光,在学生们彷徨无奈时,盖过怯弱,压倒苟安。
这位男人有句矫情寄语:我只愿,你能爱这个世界,并被这世界温柔相待。
姚培泰
爱“找茬”,拒绝当“好好先生”
每周,厦门一中地理组的教研活动都要安排一个年轻教师上课,厦门一中地理教研组组长姚培泰倡导评课的老教师要“尖锐”地指出年轻人的问题,不能当“好好先生”。当然,“批评”是有理有据,还要提出改正意见,启发年轻人在思想的碰撞中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。
姚培泰曾经承认自己有时纯粹是“找茬”,是在鸡蛋里挑骨头。但是,他认为,只有经常的内部批判,才能赢得学生的肯定和外界的表扬。
他说,所有的教师技能比赛,靠的是平时的积累,而不是临时抱佛脚。
果真如此,去年举行的厦门市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,这一教师“大比武”,每三年举办一次,是厦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金量最高的比赛。厦门一中地理陈春敏属于抽测选手,考前一周才通知参加比赛,这位半路杀出的“程咬金”夺得高中地理中年组一等奖的第一名。
姚培泰也是一位好老师,他的学生认为他具有“天才的大脑,教授级的水准”,他教书的一个秘诀是从培养和建立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入手,寻找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,在知人的基础上教书育人。
姚培泰说,一棵树,大家看到的只是一棵树,我们要让学生看到树背后的整个成长环境。这位老师,在应试教育逼仄的空间中,行走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悉心施教。
群体面孔
在厦门一中,一些名师并非只在“名”,对于学生来说,他们的课堂犹如化学试剂那般神奇——教学是一门艺术,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,而在于激励、唤醒和鼓励。在厦门一中,就有这样一群“个性之师”,通过自己智慧和个性影响学生,激发出他们心中美好情感。
|魅力之师|
黄昌毅
解数学题如庖丁解牛
数学是很多人的噩梦,不过,厦门一中海沧校区数学教研组组长黄昌毅的课堂经常笑声不断,他的学生说,“数学是照亮我高三生活的一道光,每次做题时想到黄老师上课讲的解题技巧,每一道题看起来都那么可爱。”
这位厦门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,有着化繁为简的本领,玄妙复杂的数学题目,在他手中,如庖丁解牛,思维的火花让人应接不暇。
黄昌毅有着“硬汉”的外表,“武”可以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,“文”亦可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。多年竞赛班班主任经验,让他炼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。学生的情绪波动,他总能第一时间感知,学生们遇到困难自然会找他聊天倾诉。
杨学切
妈妈再不用担心我的物理
“化学繁、物理难、数学习题做不完”,这是高中生对数理化的感受。高中物理在不少学生眼里,成为了“想说爱你并不容易”的科目。但是,在厦门一中物理教研组长杨学切的课堂上,学生们感受到的是一节节有趣、丰富多彩的、“妈妈不用再为我担心”的物理课,他用自己的教学智慧,使得学生学会用物理的方法思考问题,解决问题。他的教学成绩斐然,近年来,他和同事把30余名学生送入清华、北大。
杨学切的最大特点是善于用丰富的肢体言语、形象的板画,让枯燥难解的物理知识变得有趣易懂。他是学生眼里的“切哥”,也是家长的“甜心”,曾获厦门一中第四届 “最受家长欢迎的十佳老师”。
面对活力十足的学生群体和独一无二的学生个体,杨学切以尊重为前提、以智慧为燃料、以宽容为润滑、以行动为基石,细心地体察学生的想法和情感,给每位学生信心和力量。有位学生在每一次大考前,总要握一握杨老师的手,他说“拉着切哥的手,物理刀山轻松游”。
邹洪昀
课堂就像“躲在花丛中的大炮”
邹洪昀的历史课被学生期待着,他的学生说:“历史课就是我的快乐星球”。有人形容说,他的课堂就像“躲在花丛中的大炮”,独具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——他从陈胜、刘邦、班超开始讲秦汉时代的开拓进取,从《春江花月夜》里找初唐的蓬勃向上,讲两宋的时候,他和学生聊金庸的武侠小说,上日本史时候,他把日漫作为素材——历史的深沉厚重,兼具文学的灵动多姿和哲学的严谨思辨,三合一的超值大礼包吸引着学生自然自觉地跟着他抽丝剥茧、条分缕析地探寻历史真相。
邹洪昀常说:“重要的不是你身在何处,而是你将去往何方”。虽然是一位历史老师,但他不沉溺于过去,他教学生要从历史中看到未来。
他看似温文尔雅,却有着不怒自威的人格魅力,学生对他有敬畏也有崇拜。厦门一中“薪火相传,爱心接力”慈善团队每年都会组织多场义卖活动,他的人像周边产品总是迅速地被一抢而空,甚至还有学生在“高价”求购。
柴贺景
鹤庐主人是潮人
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厦门一中历史教研组组长柴贺景老师,那一定是“儒”。
她的“儒”,体现在充满历史底蕴的人文课堂中。柴贺景的微信名是“鹤庐主人”,来自齐白石的一枚印章名。在她的课堂上,枯燥的线形叙史可以别出新意,晦涩的历史名词解释可以妙趣横生。她对上下三千年中国史信手拈来,对璀璨华夏史中的明眸如数家珍……
她的“儒”,体现在与时俱进的“潮范儿”。柴贺景的学生们称她为“小柴老师”,他们说,她实在是太“潮”啦!最热门的电视剧、综艺、电影;最火的现象级话题;最好用的学习软件、app……没有她不知道,这些“潮”是服务于教学——她因此被学生笑称为“带货达人”,每一堂课总会以当下的流行趋势引入历史教学话题,让同学们从历史中感悟、学习,进而思考现代命题。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精彩让柴贺景的教学风格独具魅力。
她的“儒”,还体现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上。柴贺景的学生们每周最“操心”的是晚读时间。她特别注重小组合作,她常说:“一个人能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。”她所教的班级中,每一个学习小组每月至少有一次的集体面批机会。在这难得可贵的机会中,柴贺景兼顾小组学习进度指导和个人方法指点,让整个班级的历史学习氛围浓厚,热情高涨。
加班,是柴贺景的常态,甚至在午休时间和放学时间也经常被学生“缠住”。除了历史,小柴大师提供的“大师指点”涉及领域颇为广泛。
如果你在厦门一中的走廊上遇见柴贺景,你一定能认出她:优雅温吞的气质、常抱一摞整齐的历史材料、常穿齐踝长裙走路带风、对每一位问好的学生报以颔首,一位“有礼”的“女君子”向你走来。
群体面孔
厦门一中校长陈文强说,“把人才送到优秀的地方去。”是每位一中教师的信念,他们在课堂阵地上都有各自的“法宝”。
他说,“崇尚一流,追求卓越”是一中的理念,在这里,没有最优秀,只有更优秀,每位一中人在面对学生时,都做得更“真”更“细”。
|热爱之师|
钟璟
理解孩子们的调皮,也知道他们的欢乐和悲伤
钟璟是一位优秀的英语老师,她的学生、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沈潇扬曾形容说,钟璟老师的课就像精心编制的罗网,细密而又不失逻辑上的完备性,一条主线为骨干,穿插着丰富有趣的活动以及完备的知识点作为肌体,不仅夯实了基础,也开拓了视野。
钟璟还有一个身份——优秀的班主任,她理解孩子们的调皮,也知道他们的欢乐和悲伤。
新高一开学第一个月,是钟璟最忙的时候,忙着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,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,为住校的孩子解决各种问题。每到周末,家长都会收到钟老师的家访预约名单。有人总结说,周末,钟老师不是在家访就是在去家访的路上。
她还自找苦吃,创办了“鹤鸣子和”家校平台,名字很有深意:意思是白鹤在荫蔽处鸣叫,小鹤声声应和,我有上好的美酒,愿与你一起分享。这种和谐美好的情景是教育之所期,家庭之所望。这种美好愿望不仅体现在名字,在线下,“鹤鸣子和”的老师、家长、孩子们一起玩飞花令、一起辩论比赛、一起分享读书心得、一起到白城沙滩团建,面朝大海春暖花开。
钟璟把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,聚在一起,像一个家。
陈少红
无招胜有招的“功夫人”
当了十几年班主任,陈少红成功“返老返童”,从学生口中的“红姐”变成了“红妈”,又从“红妈”变成了“少红”。
陈少红说,之所以越活越年轻,是因为“目之所及皆为奋斗的青春”——她享受这种工作的环境和氛围。她说班主任是一个需要一颗七巧玲珑心的工作,对学生的教育, 通常不是在大是大非上, 而是在细碎繁杂的生活小事中。爱心、关心、耐心、同理心、宽容心、良苦用心,有多少心都不够用,有多少心都不嫌多。学生不是无心之人,总归会心心相印的。
陈少红的学生说,少红是最不像班主任的班主任,她虽然当了十六、七年的“老板”,却还是学不会“板着脸。陈少红是这样认为:学生生涯是人一辈子最宝贵的记忆,尤其是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涯,一切都可以更轻松,更愉快,能够笑着说,就不必板着脸说。
这位深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带班看似没有什么招数,她的学生说,一个特点:爱笑,常常笑得躲到讲台桌下去,但是,学生们又总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指引着,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。有学生总结说,我们的少红老师“无招胜有招”,她的力量是水的力量,无形无迹,却又能化腐朽为神奇。
2018届考上北师大的朱琳同学在给陈少红的卡片上这样写道:因为曾被您温柔地对待过,所以我也想努力成为那样的人……
群体面孔
在厦门一中,每一位教师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,每一名奋战在一线的班主任和段长们更是德育工作者的先锋——班主任要以人格唤醒学生,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,以渊博的知识培养学生,以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……
在学生眼里,班主任和段长是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校,晚上最后一个离校的那个人;是最像妈妈一样关爱、像爸爸一样鞭策自己的那个人;是上学时最敬畏、毕业时最思念的那个人……
厦门一中党委书记、校长 陈文强
建校115年来,厦门一中积淀形成了“一中范”的教师文化观:在教师评价上,突破对功利价值的过度追求,更加关注教育对“人”本身的价值。在教育教学质量上,突破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质量追求,更加关注以人的全面而多样发展为特征的全面质量。在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上,突破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培养模式,更加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、多样化的培养。在教师专业成长上,突破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,更加注重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提升。在教师日常管理方式上,突破以行政手段为主推动教育发展的方式,更加注重思想领导和专业引领。
一所学校的师资队伍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水平。谁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,谁就拥有高质量的教育。一往无前的一中全体教师将“人文、创新,为发展而教育”的办学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秉承“勤、毅、诚、敏”之校训,同舟共济,顽强拼搏,以实际行为和优异成绩向厦门一中115周年校庆献礼!
一位好老师
就是学生人生的贵人
三年前读中职的学生,现在怎么样了?看这所中职学校如何让他们逆袭
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
记者:佘峥 整理 摄影:林铭鸿
部分图片由厦门一中提供
编辑:蒋含 值班主编:林燕贞
厦门招考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违者必究!